我国肝素原料药的生产始于上世纪70 年代,主要历程如下:
年份 | 主要事件 | |
2007年 | 我国肝素类产品出口量已经达到89.45吨,出口金额达到1.38亿美元。 | |
2008年 | 2008年受“百特事件”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肝素类产品的出口仅为65.09吨。 | |
2009年 | 随着“百特事件“影响的消退,2009年我国肝素类产品出口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出口额达到了6.98亿 美元,出口国也达到了43个,且多主要为美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 | |
2010年 | 肝素类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我国肝素类产品的出口量为114吨,同比增长约2%,出口金额约12亿美元, 出口额同比增长达到72%。同年,肝素及其盐出口金额已超过Vitamin C, 跃居我国第一大西药重点出口 商品。 | |
2011年至2014年 | 2011年后,由于国际市场肝素原料药价格开始下跌,我国肝素类产品市场呈现出口量波动变化, 出口额出现明显下降。2013年,我国肝素类产品出口量达到自2010年以来的底部。 2014年,虽然出口量有所企稳,但由于价格仍处于下降通道,出口金额达到自2010年以来的底部。 | |
2015年至2016年 | 2015年我国肝素类产品出口金额在2014年达到底部后企稳。2016年,我国肝素类产品的出口量约为170吨, 出口金额约为6.1亿美元,较2015年均有所提高。 | |
2017年至2018年 | 201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肝素类产品出口价格开始上涨,到2018年5月为止,价格继续保持上涨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