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吉西他滨,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9H12ClF2N3O4,是一种抗肿瘤药,适用于治疗不能手术的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及治疗局部进展性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膀胱癌、乳腺癌及其他实体肿瘤。
药理毒理
吉西他滨作为一种前药在细胞内是脱氧胸苷激酶磷酸化的良好底物,在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下列代谢物:吉西他滨一磷酸盐(dFdCMP)、吉西他滨二磷酸盐(dFdCDP)和吉西他滨三磷酸盐(dFdCTP)其中dFdCDP和dFdCTP为活性产物。dFdCDP抑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从而减少了DNA合成的修复所需的脱氧核苷酸的量(尤其是dCTP),低水平的dCTP逆转了脱氧苷激酶正常的负反馈抑制,导致dFdCTP更多的积聚。同时dFdCDP抑制了dCTP诱导的脱氧胞氨酶对dFdCMP的脱氨作用,且dFdCTP直接抑制脱氧胞苷脱酶,从而使更多的dFdCMP转化成活性代谢物dFdCMP的脱氨作用,且dFdCTP直接抑制脱氧胞苷脱氨酶,从而使更多的dFdCMP转化成活性代谢物dFdCDP,dFd-CTP而dFdCTP则与dCTP竞争结合进入DNA链,插入至DNA链中脱氧胞苷的位点,并允许鸟苷与其配对,吉西他滨分子就被此鸟苷“掩蔽”使其免受核糖核酸外切酶的移除修复,然后DNA链合成停止,进而DNA断裂、细胞死亡。
临床评价
非小细胞肺癌的罹患率约占全部肺癌的75%~80%,采用本品单一药物或合并其他药物治疗无法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时,整体反应率为14%~58%,如果单独使用本品,约18%~26%的患者会呈现客观的疗效反应,反应期为3.3~12.7月,存活期中数为6.2~12.3月;本品并用顺铂的疗效更好,反应率为26%~54%,存活期中数为10.4~15.4月,某些研究治疗1年后仍有35%~61%的患者存活,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疾病症状如咳嗽、吐血、肋膜积水,改善率为22%~89%。此外,由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5家医院组成的临床研究协作组,对本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性进行验证,共入选6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本品单药治疗组(21例)与本品全并顺铂治疗组(48例),研究结果表明:西吉他滨单药治疗组中19例能评价疗效,6例获PR(31.5%),总缓解率31.5%,中位存活期为4.4月。本组病例不良反应轻微,仅5%患者发生Ⅲ度的白细胞下降及恶性呕吐。对照组中41例可评价疗效,23例获PR(56.1%),总缓解率56.1%中位存活期8.8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恶性呕吐,约1/3患者分别Ⅲ~Ⅳ度的恶性呕吐和骨髓抑制。据国外报道,除非小细胞肺癌之外,吉西他滨还对胰腺癌呈现客观的疗效。在一项与胰腺癌相关的研究中,以临床效益反应作为主要的疗效指标。当患者持续4周以上出现1种以上的临床改善(疼痛程度降低一半以上、止痛剂使用减少一半以上,日常生活能力与体重增加)且其他项目都没有再恶化时,即被认为具备临床效益反应。该研究以吉西他滨(G组)或氟尿嘧啶(F组)做为第一线治疗,两组各63例。符合上述标准之临床效益反应者,G组有14例(22%),F组有3例(5%)。中数存活期G组为6个月,F组为4个月。1年以后,G组有18%的患者存活,F组只有2%的患者存活。
以上内容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